在深圳第八届高交会开幕前一天,一场由创意时代会展主办,国际著名半导体分析机构iSuppli与著名半导体厂商德州仪器、飞思卡尔、NXP、NEC等公司参加的全球半导体市场大会,使得高交会的热潮提前到来,这些半导体产业的专家引导听众从全球半导体的趋势看中国OEM/ODM未来的机会、并帮助中国电子业制定未来的市场战略。
“从全球半导体需求来看,2006年来自DRAM、闪存、DSP、标准线性IC(电源IC)以及图像传感器领域的增长率最大,均达到了2位数以上增长率,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需要这些器件的电子产品是最热的产品,比如PC、手机、便携设备、数字电视等。”iSuppli副总裁Dale Ford在大会开场白中首先指出。他接着分析说,2006年全球半导体将会达到7.8%的增长率,比2005年的3.6%翻倍,而2007年仍会保持上升的势头增长率达10%。
相应的,全球半导体厂商的产能在今年上半年都达到了满负荷,开工率在90%以上。
但是,他也警告,半导体需求的快速增长会带来供应链上的不协调。2006年2季度已出现半导体厂商库存增长的情况,估计2季度的库存总数已达31亿美元,虽然其中英特尔的库存就占了近一半的数量,但是业界还是比较紧张,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半导体业的库存会有所下降,降至21亿美元。
因此,他提醒制造商和半导体厂商需要对某些器件的预测判断准确。他举例说,对于前面谈到的几个今年增长率最大的器件,明年将会有很大的变化。比如DSP的需求会在明年会减半、DRAM、NAND闪存的需求明年也会有所下降,而与之相反,MPU、MCU、面向应用定制的逻辑器件和模拟器件以及标准线性器件(电源IC)等明年都会出现需求上升趋势。特别是面向应用定制的逻辑器件和模拟器件需求将会大增,此外他强调数字电源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已开始出现,其中TI、Primarion、Volterra、Sillicon Labs、Zilker Labs等半导体厂商是数字电源IC的推动者;而Artesyn, Power-One,爱默生,Delta电子,Tyco Power等制造商都是数字电源产品的推动者。来自TI高性能模拟器件/便携电源管理的副总裁Dave Heacock还专场讲解了数字电源将给业界带来的好处:数字电源将会解决目前OEM需要采购多个电源IC、面对多个电源供应商的复杂局面,未来设计和采购都将变得简单。因为现在的情况是不同的平台需要不同的电源方案,而将来电源产品将与应用无关。这样,对于半导体厂商来说也带来好处,就是他们不用太多关心应用,而是更多关注于芯片本身的差异化。
Dale Ford向大家预测道,从大的应用趋势来看,未来四年增长率最大的是汽车电子,但出货量最大的领域仍是PC和手机市场。他特别指出:“从1994年至2003年,2G移动通信在业界占主流地位近10年,但2.5移动通信网的主流地位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不到3年,很快就要让位于3G网络,以后业界向3.5G和4G网的转移会更快。各制造商要提前作好准备。”半导体厂商的技术革新也加速了新兴应用的普及,比如飞思卡尔高级副总裁姚天从就表示,他们现在采用一种新兴的封装技术RCP,能将3G手机的六个主要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中,尺寸仅有一张邮票大小,甚至连天线也集成在其中,功耗与成本大大降低。
除这两大市场外,Dale Ford还列举了几十种新兴电子产品和半导体技术,比如3D图形芯片、硅碳电源IC、IPD、OLED、多核处理器、超亮LED、MEMS、NRAM/OUM、混合电子汽车、药片摄像机、移动电视、混合3D存储器、PMP、可配置处理器、新型背光显示街等等。“未来电子业的增长不会由一种新兴应用所驱动,而是多个新兴应用驱动。”Dale Ford总结道。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吴同伟也总结道:“现在是技术过剩的时代,并且技术呈现分散状态,不会掌握在个别人或公司的手中,大家都有机会。”市场的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新兴应用,一个是新兴市场。“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是未来最增长率最大的几个市场。”Dale Ford指出。、
“然而,作为最有潜力的新兴市场,中国电子产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吴同伟表示,“可以说中国电子业即将经历一场严冬!”
从容面对中国电子业的“严冬”,为中国厂商把脉
在持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多年后,2006年中国电子业的增长率将仅在10%左右,吴同伟预测。“2006年的下降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中国电子工业的盘子已足够大,增长率不可能持续上升,需要调整;二是整体中国电子业缺乏像更多的像联想,华为,海尔,TTE,ZTE这样强有力的国际品牌,大家都在低水平地竞争,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低下,总体平均水平仅为2%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他接着分析道:“这样低的利润率使得OEM无心投资于研发和创新,导致恶性循环,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变坏,不夸张地说,中国电子工业的冬天已来临。”他又解释说,这种滑波现象仍属正常,是中国加入WTO的后效应。“面对严冬,中国厂商要积极寻找国际合作伙伴。”他指出。
另外,从中国半导体市场需求来看,2006年中国半导体需求增长率低于20%,主要需求拉动已从本土品牌制造商转向国际制造商。“随着中国电子业的全球化,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需求周期也开始随着国际半导体的需求周期而波动,与国际同步化。”吴同伟分析道。他预测2010年时,中国的半导体需求将占全球总需求量的23%。
但是,在这么大的需求中,中国能自供的半导体器件仍非常少,仅占中国半导体需求量的2-3%。“因此,中国的IC公司与晶圆代工厂的机会非常大。”他说道。
然而,观察中国目前的400多家IC公司,销售额能上亿美元的公司不过两三家,他说。并且,更严重的是,中国的IC公司缺少第二梯队,青黄不接。他建议中国的IC公司应主动与国际半导体公司合作与联姻,可以收购国际半导体公司的IP和一些技术。他透露说,某一家知名的美国DVD半导体厂商将在不久关闭,中国IC公司可以找这样的机会获得一些成熟的技术人员与IP。“中国大陆IC公司未来直面的竞争对手不是欧美半导体厂商,而是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IC公司,后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迅速增长!”
对于中国的晶圆代工业,但也提醒道,虽然目前的情况比较好,中国的芯片出货量已占全球的13%,以中芯国际、华虹NEC、和舰以及上海台积电为代表的晶圆厂几乎是满负荷工作,但是随着下一代12寸晶圆厂逐渐成为主流,中国的代工业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现在能看得见的12寸厂只有四家,一个在中芯国际在北京的12寸厂、一个是意法与海力士合资的无锡12寸厂、一个是中芯国际在上海和准备在武汉建的12寸厂。他分析说中国缺少12寸厂有三个原因:一是目前的8英寸厂已是供过于求,使大家在投资12寸厂时持保守态度;二是12寸厂的投资巨大;三是12寸厂商需要引进先进的纳米级技术,比如45纳米工艺,这一先进的工艺目前只有Intel,Samsung和TSMC掌握,中国的代工厂商很难获得这样的先进工艺技术和客户。
那么,中国的电子制造商如何面临严冬呢?其实,中国的厂商仍可以在一些市场找到机遇。比如iSuppli高级分析师党楠对《国际电子商情》表示:“2007年是中国消费电子更新换代的一年,中国的厂商可以从这里找到巨大的商机。”她解释说,从他们分析的数据来看,明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产值增长率将大于产量增长率,这正说明了消费电子产品的单价在上升,表示产品将会向更高端转移。她继续分析说,2009-2010年,这些新兴的消费电子将由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普及,进一步推动中国消费电子需求的增长。她建议中国的制造商可以关注以下几个领域:液晶电视、机顶盒/一体机市场、可录DVD/DVR、PMP、IPTV和移动电视等。她进一步分析道,虽然液晶电视在逐步占领市场,但CRT电视并没有全部退市,一些短管或超短管的CRT电视仍受到用户的欢迎,特别是21寸以下电视机。“因为在21寸以下市场,短管能为制造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她说。
对于一体机市场,目前仍不是厂商进入的最佳时间。今年的出货量仅为几万台,预测2010年才会达到380万台。一体机目前的拉动主要是出口市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有线数字电视和机顶盒仍是最大的市场。而地面数字电视则在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的机会。
而DVR和可录DVD在中国不会成为量大的市场,只会是一种利基(Nich)的市场。“因为在中国可以花10元钱买到一个电视连续剧的DVD碟,消费者当然对DVR功能不会感兴趣。”她称。
党楠特别指出,随着电视机技术的变化,电视机产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比如电视机产业的设计链变长,一些电视机主板设计公司和厂商开始浮出水面,并将迅速进入主流市场。目前大陆市场上已有不少主板设计公司,比如Proview, AOC, 新科等。”她接着指出,“电视机芯片厂商的格局也在变化。比如显示处理器芯片不再是欧美厂商主导,随着液晶电视的出现,台湾IC公司和一些大陆的IC公司已进入主流芯片市场,比如Mstar, Genesis, Trident, Invista以及华亚电子和联发科等。”这些变化是中国的OME/ODM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目前炙手可热的IPTV,她分析道,如果中国政府不对该产业进行制约和出台一些不利的政策的话,该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前景,2010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IPTV市场。
(源自:电子工程专辑) |